202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强调,“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就在这一年,中国海油化学联合海南大学等高校开始积极推进海南科技小院建设。
和大田作物科技小院相比,海南科技小院围绕热带特色作物高效种植建立,展现了其特殊性和独特性。海南大学南繁学院教授、海南科技小院创始人阮云泽说,“海南科技小院是市场投资驱动型的有组织科研和技术推广平台。”正是在这样的农业经济背景下,中国海油化学科技小院通过自下而上的适用技术创新与自上而下的组织模式创新相结合,“点线面”推动海南现代农业发展,其作用更加凸显。
《中国农资》调研组深入琼海黄晶果科技小院,详细了解科技小院生产模式及科技助农情况。
新时代科技小院的挑战与机遇
科技小院对于农业的价值,从2009年发展到现在,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科技小院所发挥的作用和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于过去。新时代科技小院要做大做强,必须深刻剖析当前农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需要尽快解决的现实问题。
阮云泽表示,在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系统思维与靶向研究之下,首先,现有的知识(技术)与落地应用之间还有很大差距。科研人员往往关注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和独特性,但有时会忽略其适用性,导致技术与实际需求脱节。种植者被置于知识(技术)创新过程之外,导致创新者和使用者之间相互不理解。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个平台或机构来进行二次创新,确保技术既先进又适用。
其次,利益联结机制薄弱。创新者(科研人员)和使用者(种植者)之间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需要有一个平台或机构能够长期驻扎在农业生产一线,与种植者建立紧密联系,形成利益共同体,这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再次,技术应用模式的耦合性质被忽视。现实中,大多数科学家、管理者和决策者往往只关注技术应用模式的其中一部分,而忽略了不同技术间的耦合性质,因此,这需要一个平台来进行整合,以实现技术的综合应用和优化。
海南大学南繁学院教授、海南科技小院创始人阮云泽(右)调研科技小院工作。
面对上述挑战,阮云泽认为,新时代科技小院具备解决上述现实问题的平台作用。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尖峰镇白毛羊村中国海油化学与海南大学共建的科技小院里,海南大学的研究生周义良与段耀威通过田间科学试验发现,当地农民种植的燕窝果在海南高温多雨气候下坐果困难,他们采取施用硼肥以及异花授粉的方法(两种技术的结合),将燕窝果的坐果率提高了20%,并得到了农民的认可与感谢。
这样暖心动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实践表明,科技小院通过科技人员常驻农业生产一线,进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通过自下而上的技术创新与自上而下的组织模式创新相结合,为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投入到科技助农的广阔天地里,2023年中国海油化学与海南大学开始共建科技小院,以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为核心目标,既注重精准选点,又重视农业科技成果的线性传播和广泛应用,同时,强调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形成了科技小院“点线面”的应用模式,多个科技小院分别围绕不同核心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共同协作,开展系统性、集成化科研攻关与社会服务,构建多元主体协作的体制机制,各个小院之间通过产品线紧密联系,正朝着科技小院集群方向发展。
“双创新”促进科技助农“零距离”
科技小院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自上而下“接地气”的服务方式创新。它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而是直接将科技人员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了解农户需求,精准施策,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阮云泽说:“这种‘零距离’的服务模式,使得科技小院能够迅速响应农户需求,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和推广效果。”
常驻科技小院的学生在农技科普长廊前为农户讲授科学种植知识。
中国海油化学营销公司华南分公司正高级农艺师曲均峰全程参与了海南科技小院集群的建设工作,他深有体会。曲均峰表示,目前,中国海油化学与海南大学共建科技小院,主要围绕海南水稻、豇豆、菠萝、燕窝果、火龙果、黄晶果、大叶茶、手指柠檬、无核荔枝等10个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作物开展施肥体系创建与应用研究,目的就是要探索不同时期缓控释肥、掺混肥、复合肥、水溶肥及不同有机替代比例对土壤-作物系统产能提升和提质增效的作用,以及形成作物全生育期营养套餐肥及有机无机相结合的低碳绿色施肥技术体系,针对农户种植过程中迫切要解决的难题,提供中国海油化学特有的植物营养解决方案。
中国海油化学在科技小院建设过程中,针对海南特色作物菠萝,积极开展科学施肥体系研究与示范。
例如,在水稻种植中,针对海南省水稻产业氮肥施用不合理、对化肥依赖性大,导致水稻产量不高、易倒伏、品质下降和土壤肥力低下等问题,中国海油化学通过多点反复田间试验,结果显示,采用中国海油化学缓控释肥料(22-8-15),与农户常规施肥相比,能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近10%,稻米表现出更高的整精米率,及更低的垩白度、直链淀粉占比与粗蛋白含量,口感更佳。在施肥量不变甚至降低的情况下,通过优化养分管理技术,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8%左右。
燕窝果是火龙果中的“爱马仕”,由于其高经济价值,近年来,海南燕窝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已占全国约1/4,但是,燕窝果产量低,单果轻,化肥投入量大的问题突出,特别是,燕窝果作为一种新兴的重要热带特色作物,关于其生长规律和养分需求规律的研究还是空白。为此,中国海油化学与科技小院师生开展集中科技攻关,在多点反复试验后发现,围绕燕窝果全生育周期,中国海油化学“复合肥(17-17-17)+硫酸镁+生物有机肥替代40%+水溶肥(30-10-10)+水溶肥(10-30-10)+水溶肥(10-10-30)”的营养技术方案效果最佳,同农户常规相比,能显著提高燕窝果的座果率和产量,能有效提高果实糖度,降低果实酸度,提高维生素C含量,促进燕窝果根系生长。
实践出真知。历经两年来的探索,科技小院双重创新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获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研发项目各1项、申请专利2项、新增产品配方4个、合作和共建科技小院10个、完成海南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报告16份、完成作物示范370亩。
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中国海油化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黄兆海表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它不仅是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更是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一跃。这‘最后一公里’,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好科研的‘上半场’,更要打赢转化的‘下半场’。在这条道路上,我们面临诸多挑战,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转化机制的不完善、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限制……但正是这些挑战,催生了创新的动力,激发了实践的勇气。而中国海油化学作为化肥央企,更是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将科技小院做大做强,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中国海油化学海南生产基地。
下一步,中国海油化学将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物质基础的保障者”的战略定位与“植物营养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品质定位,走改革创新营销增效之路,致力于打造“植物营养研究—肥料设计制造—技术服务升级—行业规范管理”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样板,在保供稳价、电商直销、科技支撑、农化服务等方面多管齐下,助力海南省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新动能。
在植物营养研究方面,以海南为起跑点,围绕海南省热带特色作物,研发作物专用配方肥,建立科学施肥技术体系;以湖北、黑龙江、河北三省为接力点,构建以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为核心,以区域重点作物为延伸的“双核驱动、多点支撑”的植物营养研究空间布局,建立健全以中国海油化学主导的作物综合营养管理系统。
中国海油化学作物专用配方肥。
在肥料设计制造方面,在持续壮大做优传统强势肥料、全力创新升级复合肥料的基础上,全面扩大产品矩阵,持续加大科研力度,重点布局缓控释、生物有机等多元化产品品类,形成全生命周期差异化植物营养解决方案,引领行业提质增效和绿色转型,不断释放“责有担当、进无止境”的品牌价值理念,塑造“始于蓝,胜于绿,恒于红”的品牌使命。
在技术服务升级方面,全面升级农化手段与服务效能,聚焦重点业务场景,打造全链条、数智化和平台式助农新模式,通过电商直销平台,提供从土壤检测、作物诊断、肥料配送到田间管理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让农民搭上数字化商务快车,推动电商直销成为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力点。
在行业规范管理方面,着力发挥好中国海油化学在肥料行业内的“头雁”作用,主动牵头成立海南省肥料协会与海南省土肥检测机构,聚焦化肥、有机肥行业发展堵点难点,培育壮大政府部门、科研单位、生产企业三者的协同优势,规范海南省肥料产业科研、生产、销售、应用等各个流通环节,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稳定,为全国稳产保供大局持续贡献中国海油化学力量。
(来源:中国农资传媒公众号)
2025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