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 典型示范

贵州省福泉市陆坪镇科协:科普赋能乡村振兴

创建时间:2025-04-29
分享到:

近年来,福泉市陆坪镇科协聚焦乡村全面振兴,积极搭建科普服务平台,在推广农业新技术、培育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力,以“服务指数”换取“发展指数”,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乡镇科协组织的使命与担当,为科普赋能乡村振兴作了生动注解。

部门联动 科普赋能振兴

陆坪镇科协立足职能职责,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牵头多部门协同开展“乡村振兴我助力,科普知识我先行”等科普下乡活动。近三年来,先后举办各类农技培训班10期,邀请省州市农技专家为1500多名农民进行专题培训。加大农技专业知识科普宣传力度,利用“全国科普日”活动和农民赶集,牵头协调相关单位开展科普宣传活动15次,现场发放各类农技科普宣传资料2000余份,受益群众3000余人。利用春耕、秋种时节邀请农技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为群众背靠背、手把手现场教学,结合现场种植演示、案例分析等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疑难问题。采取“产学研”方式,在罗坳村构建“地方高校+政府职能部门+工业企业群+农业龙头企业+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校政企社农联合体”等模式,促成省农科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当地龙头企业,达成技术攻关、试验示范、项目补助等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精准科技推广和科普服务。

 

示范引领 促进产业发展

陆坪镇科协积极统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引导种植大户使用科技产品,助推智慧农业发展。在罗坳村创办10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引导农户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种植大户以往人工采收需要5000余人次,耗时至少20天,劳务费需要50余万元,采取农业机械化采收仅10天左右就能完成,节约了时间和成本,采收效果好,群众满意。促进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组建乡村振兴博士服务团蹲点服务,利用当地省级龙头企业众创未来公司流转的2000亩核心示范区,建立一批科技试验田、优良品种示范地、新技术推广、生态循环、标准产业带,成功实施14个单品的新品种引进项目实验,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指导罗坳村以众创未来龙头企业为嫁接,村合作社及4000余名农户积极参与为主体,在罗坳村9000余亩大坝进行实践探索,通过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中流转农户土地,交由众创未来公司代为管理,实行标准化生产,形成“农业龙头企业+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促进农户稳定增收。同时,优先吸纳附近农户务工,对农户自主发展经营的农产品进行代销,切实解决了农户“愁销不愁种”的难题。截至目前,共完成土地流转2138亩,用于发展吊瓜子、辣椒及时令蔬菜等,带动务工累计10000余人次,签订订单收购协议1107户。

 

校地合作 夯实发展根基

陆坪镇科协积极搭建产学研融合交流平台,深化与省农科院、黔南师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助力提升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邀请农技专家学者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农业科技示范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不仅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还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院校结合”培养培训当地务工群众,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1000余人次,培养培训乡村产业农民队伍1500余人,打造了“永久牌”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当地农民通过参与各种就业,实现每年增收2万余元。结合工业企业集团消费,开拓农产品产销对接新市场。省级龙头企业众创未来公司根据企业消费订单需求实行定制化生产,形成近距离农产品直供,该公司与市内胜威等4家大型工业企业签订订单配送协议15家以上,供餐人数达6000余人,既降低了企业所需农产品的采购成本,又解决了农业龙头企业销售问题,形成了良好的内循环。

 

福泉市陆坪镇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促进乡镇科协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提质增效,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实现更大作为。(杨光吉 王兴涛 审核:杨光吉)

福泉市科协供稿

(来源: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