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由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粮油科科长王亚楠、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主任党红凯、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科长董航宇、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新仕等资深专家组成的河北农学会武强县科技服务团,深入“武强粮仓”——街关镇,举办了一场面向种粮大户的精准科技指导服务活动。此次活动是2025年“科创河北”项目在武强县扎实落地、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为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
活动伊始,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董航宇科长带来了《2025年秋冬季节气候预测与变化特点》的专题报告。他结合详实的数据模型,深入分析了未来气候趋势及可能出现的异常天气事件,为种植户提供了前瞻性的气象信息服务。这份“天气锦囊”有效指导大家依据气候特点,提前规划种植方案、调整关键技术,变被动应对为主动谋划,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的风险抵御能力。
时值冬小麦播种的关键农时,确保苗全苗壮是来年丰收的基础。针对这一核心环节,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党红凯主任与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王亚楠科长,围绕“2025年冬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进行了系统培训。从优良品种筛选、精细整地、适期适量播种,到水肥一体化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及越冬防护,专家们将最实用、最前沿的技术要点倾囊相授,引导农户科学播种,为培育冬前壮苗、实现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培训后的互动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种粮大户们踊跃提问,将生产中遇到的病虫害识别难、水肥管理不精准、效益提升遇瓶颈等“疑难杂症”一一抛出。服务团专家们耐心倾听,结合各自专业领域,给予了细致深入地解答,并提供了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实打实”地解决了农户们的急难愁盼,现场掌声不断,反响热烈。
本次深受欢迎的科技服务活动,仅是河北农学会武强县科技服务团常态化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依托“科创河北”项目平台,该服务团已多次深入武强县田间地头,围绕夏玉米一体化密植高效栽培、高粱精准化管理、蔬菜大棚标准化生产、果树提质增效等关键技术,开展了系列化、多样化的技术指导与服务,真正将论文写在了燕赵大地上。
“科创河北”项目在武强县的深入实施,成功搭建了专家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效提升了全县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能力,为武强县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来源: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