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农技协 > 协会动态

2025年全国科普月暨中国农民丰收节 | 湖南省农技协开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乡土人才“培训活动

创建时间:2025-09-04
分享到:

为迎接2025首个全国全国科普月暨中国农民丰节活动。8月28-29日,湖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主办,省农技协乡土人才研修院承办的 “新质生产力提升乡土人才(科技小院培训班)高级研修班” 在长沙省农技协乡土人才研修院开班。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省农技协专家、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原副巡视员黄永明,中国农技协常务理事、湖南省农技联党支部书记邓益平,湖南省农技联乡土人才研修院院长李健,省政府立法专家杨文以及来自全省乡村振兴一线的骨干人才参训,涵盖农业龙头企业技术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村干部、返乡创业青年及科技小院核心成员,大家带着各地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与现实困惑,共探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振兴的路径方法。

图片

本次研修班紧扣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呼应全国科普月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 的活动要求,创新采用 “理论深化 + 实地观摩 + 研讨交流”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旨在帮助乡土人才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培育具备前沿视野与创新能力的乡村振兴 “领头雁”。开班仪式上,邓益平率先登台,以 “科技小院赋能乡村振兴” 为主题,为研修班拉开序幕。

邓益平在讲话中指出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 “活细胞”,而科技小院则是激活这一细胞的 “关键载体”。他详细介绍了全省科技小院建设成果:目前湖南已建成378个(其中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73个、三部委科技小院17个、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147个、省农技协科技小院231个),288名研究生常驻一线,累计为基层解决农业技术难题 400 余项。“科技小院不是‘空中楼阁’,是把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让乡土人才随时能找专家、学技术、转成果。” 邓益平提到,将通过科技小院进一步打通 “科技到产业” 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乡土人才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黄永明则以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农业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为主题,带来深度分析。他指出,当前农业发展正面临 “传统模式效益低、产业链条短、科技转化率不足” 三大痛点,而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就是以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破局。“机遇就在眼前 —— 数字技术让农产品销售突破地域限制,智能装备能解放农业劳动力,土地制度改革能盘活闲置资源。” 黄永明结合案例建议,学员们要主动拥抱新业态,比如通过农产品电商拓宽销路、依托农文旅融合延伸产业链,同时注重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从 “单打独斗” 走向 “抱团发展”,切实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图片

如何将新质生产力的 “势能” 转化为乡村产业的 “实效”?李健,以 “打造乡村品牌赋能农文康旅”“组建乡村振兴开拓团队” 两大主题,给出实操路径。他提出,打造乡村 IP 不能盲目跟风,要深挖地域特色 ——“比如有的村靠非遗文化出圈,有的村凭特色农产品吸睛,关键是把‘土味’变成‘特色’,用故事化表达让乡村有记忆点。”

李健说,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乡村风貌、邀请网红达人体验农作,能快速提升乡村知名度;而组建振兴团队则需注重 “本土骨干 + 外部专家” 的结构搭配,“本土人才懂乡情、知需求,外部专家补技术、拓视野,两者结合才能让产业从‘单点突破’走向‘集群发展’”。

研修期间,杨文还就 “农村闲置资产流转如何用‘两书一鉴证’保障权益” 提供法律指导,湖南百汇德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娟解读中非农业合作机遇,湖南赛宇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琦分享数字乡村改变农产品销售路径的实践经验。每晚的 “学员资源交流会” 上,参训人员还围绕 “本地产业如何对接新质生产力” 展开热烈研讨,不少学员现场达成技术合作、产品代销的初步意向。

8 月 29 日下午,研修班完成全部课程并举行结业仪式。经考核合格的学员获颁培训证书,大家纷纷表示,此次研修既学到了前沿理论,又掌握了实操方法,未来将把所学应用到本地乡村产业发展中,让新质生产力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图片

(来源:湖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

2025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