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农技协 > 协会动态

【科技小院】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人才驿站+科技小院”共运营 黄皮树结出“致富果”

创建时间:2025-07-23
分享到:

编者按

人才驿站筑梦搭台,引才汇智赋能发展!为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现场会精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推出系列报道,总结回顾各地“人才驿站”八年来的成效和经验做法,进一步拓展引才渠道、培育本土人才、开展人才交流、优化人才服务,推动人才资源向基层流动、在驿站聚集,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添上浓墨重“才”的一笔。

邂逅建城,“郁”见黄皮的金色浪漫。云浮市郁南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省市工作部署,搭建起“1+15”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服务体系。郁南县建城镇基于无核黄皮原产地优势,于2021年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并成功申报广东郁南黄皮科技小院,通过“人才驿站+科技小院”共建共用模式和“4个+”做法,推动全县黄皮全产业链产值由建站时的32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62亿元,助推“小黄皮”朝着百亿“大产业”阔步前行。

建城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

“人才驿站+科技小院”共运营

郁南县围绕人才推动黄皮产业发展,既搭台又架梯,联合校企共同申报设立广东郁南黄皮科技小院,与建城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双平台合署办公、有机融合,形成“站中有院,院站共建”的工作格局。

“人才驿站+科技小院”共运营模式,不仅能发挥驿站综合服务窗口、两库一平台等作用引才聚智,还能通过科技小院的科研实验室、研究课题等力量集中攻关,形成资源、优势、功能互补。三年来,黄皮鲜果产量增长约70%,郁南县黄皮全产业链产值翻一番,实现了人才平台“1+1>2”的叠加效应。

进站专家杨伟成解答农户难题

“农户下单+精准引才”共构建

建城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以“小窗口”迸发“大能量”,面向种植户收集难题,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引才,形成“农户下单+驿站接单+小院联动+精准引才”闭环机制。驿站聚焦黄皮种植品种单一、裂果率高等问题,通过揭榜挂帅引进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秦永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孟祥春,带动研究生团队共20多人进站。进站专家及团队下沉服务,并在所属高校院所拓展打造“人才飞地”,为黄皮生长全周期提供技术指导,有效推动黄皮裂果率下降至13%,日灼率下降到10%,黄皮保鲜水平大幅提升。

专家开展黄皮管护技术培训

这种“农户下单”服务模式得到种植户的高度认可,人才驿站也成了当地农户种植黄皮提质增产的“加油站”。

“教授专家+田间能人”共培育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建城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结合各领域产业发展实际,每月开展主题培训,尤其是在黄皮生长关键周期,常态化邀请专家团队开展培训活动,通过零距离对接、零时差指导、零门槛服务打通人才培育“最后一公里”。以“进站专家+土专家”模式,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教学、视频分享等多样化形式,加强对种植户、果农的管护培训和教学指导。近三年,共培育出乡村工匠、农技师、种植能手64名,推动建立星级果园、示范果园23个,连续多年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达100%

秦永华教授指导研究生分析黄皮品种

华南农业大学通过人才驿站下沉对接服务,综合评估黄皮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在校内增设研究生果树学黄皮专业方向,精准培育黄皮产业“高精尖”人才。

“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共发展

郁南县通过人才驿站对接产业打造产学研基地,通过课题攻关,成功破除黄皮采摘期短等难题,研发出“华蜜”1、2、3号系列黄皮新品种,将黄皮采摘期从原来的半个月拉长到两个多月,为打造黄皮百亿产业赢得“宝贵时间”。

同时,人才驿站和科技小院结合科研需求,联合开展“提高黄皮可食性、降低黄皮生理病害率、解决黄皮裂果”等问题攻关,通过优化种植间距、及时施肥、套袋保护、遮阳隔热等方式提升黄皮品质,共同出版《郁南县无核黄皮栽培技术》《郁南无核黄皮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指引,为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种植提供参考,助力郁南县建成无核黄皮科技示范园和高标准栽培基地300亩,改造低效果园超过11万亩,持续擦亮“中国无核黄皮之乡”品牌。

人才驿站充分利用科技小院的科研资源优势和科创平台作用,增强人才集聚的“磁场效应”,为科研团队在县镇一线提供了研学、技术开发等基本条件需求,在郁南县共同描绘出黄皮产业“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生动画卷。

(来源:广东人社公众号)

202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