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是农历秋分,我国迎来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题为“学用‘千万工程’ 礼赞丰收中国”。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的现场,作为全国科技小院的唯一代表——湖北仙桃再生稻科技小院负责人王卫斌受邀参加访谈。与王卫斌一同进入嘉宾演播室的还有湖北仙桃再生稻科技小院技术首席、华中农业大学黄见良教授。
本次晚会全程通过影视化拍摄,结合AI、竖屏制作等创新节目呈现形式,实现多维沉浸、全景看丰晚。镜头聚焦特色美食美景和“身边人、农村事”,打造晚会动情点,用数据和故事讲述农业农村成就及农人美好生活。在实景中为广大观众带来真情、真景、真体验。
在设在稻田边的演播室里,湖北仙桃再生稻科技小院负责人王卫斌侃侃而谈,他向全国的观众介绍了仙桃再生稻科技小院在推广农业新科技,创新种养殖高质高效模式、帮助农户增产增收的工作经验。在他身后的大屏幕上,播放着再生稻科技小院一年四季忙碌而充实的画面:春天里,科技人员与农民一起播种希望;夏日中,稻田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秋风起时,金黄色的稻浪翻滚,预示着丰收的喜悦;冬雪覆盖下,科技小院依旧灯火通明,为来年的生产做着准备。
“我们的科技小院,就像是农民的贴心人。”王卫斌的话语温暖而有力,“我们不仅仅是做科研,更是把科研成果送到田间地头,让农民朋友真正受益。”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农业的深情厚谊和对农民的深厚感情。
再生稻是一种一次栽种两次收获的水稻种植技术,湖北是长江中下游再生稻种植的重点区域,常年种植再生稻300多万亩。
从2016年开始,依托华中农业大学省级科技特派员、仙桃市农技推广中心和市级科技特派员的科技指导和技术支持,湖北仙桃再生稻科技小院先后应用集中育秧、机械插秧、侧深施肥和加密增稠等水稻种植技术,示范“稻+再+鸭”绿色高效种养模式500亩,水稻头季+再生季,亩产超过一千公斤,实现“吨粮田”,另外在稻田中适度养鸭,综合收入亩均增收300-500元。
湖北仙桃再生稻科技小院通过党建引领,常态化举办科普讲座、技术培训等系列活动,推广生态低碳高效种养新技术,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当地农户的种植水平和收入,为农业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2年,湖北仙桃再生稻科技小院还被中国农技协授予“全国最美科技小院”称号。
今年,仙桃市种植再生稻5万亩,从选种、育秧、插秧、水肥管理、绿色防控、机械收割等水稻生产关键节点,科技小院为全市再生稻种植农户和合作社提供全程跟踪服务11次。
8年来,湖北仙桃再生稻科技小院每一天都上演着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生动故事。这里,是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田。王卫斌与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及博士硕士们并肩作战,将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农民手中的生产力。引进的再生稻轻减高效栽培和水稻生态低碳高效种养技术,让稻田焕发了新的生机。头茬稻收割后,稻桩上迅速冒出的新绿,续写着科技的力量和生命的奇迹。
湖北仙桃再生稻科技小院的服务并不止于此。他们深知,要让农民真正受益,必须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科技小院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为农民授课,传授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王卫斌和专家团队们的身影总是倒印在田间地头,与农民面对面交流,解答他们的疑惑和难题。科技小院已经成为了农民心中最温暖的依靠。
“看到农民朋友们因为掌握了新技术而喜获丰收,我们比谁都高兴。”王卫斌感慨地说,“科技小院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农业更加高效、农民更加富裕、农村更加美丽。”湖北再生稻科技小院,用生动真实的故事诠释了科技赋能三农的深刻内涵。在这里,科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它像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农业现代化的车轮滚滚向前,让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的绚丽舞台上,王卫斌的讲述就像是一股清泉,滋润了每一个在场人的心田。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科技小院的精神,将更多的科技力量注入到农业生产中,用科技的明灯照亮服务三农的广阔天地,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 钟时评)
来源:湖北广播电视台 长江云
(来源:今日头条客户端)
2024年9月26日